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8-11-08 08:33阅读: 次
纪录片《激变玄武门》观后感
虽然四处标榜自己爱历史,但归根结底,我爱的不过是历史故事,对于历史变迁、政治民生,并没有什么特别关注与喜爱。
我是在看电视剧时对玄武门之变这一政治巨变产生了无法遏制的好奇,翻了一部史书还觉得不过瘾,要把相关的史料通通看一遍,也不肯放过相关的影视作品。简单来说,就是我对历史的印象,一开始基调就定的很不严谨。
这两天看了央视的纪录片《激变玄武门》,很是符合我的口味,讲历史,但并不拘于正史,开拓引申之处很多。历史留白引后人无限遐想,一旦引申必有争议。这则纪录片形式的历史故事,讲述的情节很简单,初唐年间,战功赫赫野心勃勃的秦王李世民与稳居东宫的太子李建成之间手足相残,这一政变最终以李建成、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控制住父亲李渊并登上帝位而告终,其后便是千古美名的贞观之治。
我最初读到的版本中,秦王性宽厚,不愿也不忍兄弟相残,数次容忍兄弟对他的迫害,直到情势不得不你死我活,还再三犹豫,在文臣武将的死命劝说下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在这部纪录片中,虽然没有抹黑秦王的意思,却在无形之中为他一向光明正伟的形象添上了些许阴影。最有名的毒酒事件、还有太子私运甲胄、杜文干叛乱之事,这其中多多少少存在不合常理的地方。李建成究竟是否是个无能无德之人、是否真的与元吉一同谋求迫害秦王已经无从追究,因为无论他做了什么做过什么,在他失败的那一刻,都已被历史掩埋了真相。
我的立场一开始被一些“二凤”ncf而推向了从结局看来可怜又可悲的太子那边,但看到最末,却不由对这局戏里的所有人都充满同情。李世民一生励精图治,他文成武德,将历经战乱的中原大地重新振兴,从十八岁开始半生戎马,二十七岁夺取政权后则做了半世明君,他的后半生是否活在弑兄杀弟的阴影之中,是否因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件不那么光明磊落的事情而惶惶不安,以至于要向天下人、向他退位的父亲、向九泉之下的兄弟和侄子们证明,夺得帝位,这一路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总的来说,纪录片中,我十分赞同的几个观点:首先是,李建成没有采取极端手段,杀了这个功高震主的二弟,一来可能他的确如史书记载性宽简,不忍心对小了自己十岁的亲弟弟下杀手;二来最重要的一点,他身为太子,继承大统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弟迫父,他所需要做的只是稳住,慢慢削弱李世民的羽翼,等待继位那一天就好。而反过来,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兵权被夺,身边的亲信也被一一剪除,处境只会越来越差,他如果听凭一切发生,那么即使保全自己的性命,余生也将活在受制于人之中,所以他是那个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人。李建成的失败不在于他没看清自己的处境,而在于他没有看清自己兄弟的处境,或者说,他不够了解自己的弟弟,不明白这有一个雄才大略企图心极强的人,会在无路可退时采取多么孤注一掷而一击毙命的极端手段。
第二点,李渊和稀泥的做法其实是加剧了兄弟间的对抗与相争。纪录片中李渊的形象塑造的很不错,也让我对这个五十岁起家反隋,六十岁被儿子逼迫退位的中老年政客产生了无尽的同情。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身世是比较可悲的。早年丧父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身三大苦一个没有落下,全受了。片中认为,李渊的少时丧父丧母使得他相当重视亲情,想来也是,早年家庭不幸的孩子,成年后出于补偿心理会加倍努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他必定不希望看到两个儿子相残,所以他一次次容忍姑息他们的明争暗斗,他对李世民的态度大概是颇值得玩味的。正史中的记载甚至给人一直,“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感觉,似乎一旦发生什么叛乱,李渊就赶紧把秦王召来,等叛乱平定,又继续冷落他。假设这是如实的记载吧,身为重视亲情的父亲,为何对自己的嫡亲儿子如此无情?我想大概是这个儿子实在功劳太大,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而身居太子之位的嫡长子也兢兢业业,什么都没做错,没有理由换了他。这简直是无解难题,身为父亲心有犹疑也在所难免,只是他的犹疑却表露在了两个儿子甚至是所有人面前,换言之,他对继承人这件事的态度不够坚决,也大约也算得上是一种政治上的天真。后人说政治上的天真是很容易的,评判前事时站的高度是当局者无法企及的。
还有一点,关于李世民的另一个“污点”,说他要求史官写完历史交给他看。以至于后人猜测他为了文过饰非,修改了历史。这点是注定成谜了,没有人能回到当时重现历史。但我更倾向于相信片中解释的,虽然在他的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凌晨,他毫不犹豫且稳稳当当地一箭射向大哥李建成,同时结束了当朝太子的自然生命和政治生命,但他在之后的数年里,夜半时分,是否会忆起那一幕,忆起神射手的亲弟弟惊慌失措拉不开弓,忆起亲哥被一剑封喉时震惊与恐惧的眼神?就像易中天曾经说的,曹操是否也在人生暮年时,时不时忆起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
当然,这些猜测都太过人文化,近乎于幻想。只是想想历史书上记载的所有故事,它们的主角也曾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没有道理,人与人之间会毫无共情,千百年后的我尚且因此而同情感慨不已,缔造历史的主角难道真能一点感觉都没有吗?我不相信。
或许人是非常人,但人终究也是人。这是活了八千多日子的我,此时此刻的浅薄之感,或许再过几年,我的想法就会不同吧。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12317.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