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9-07-12 09:28阅读: 次
怎么看影评范文?(附经典影片鉴赏)
学生接触影评初期,专业老师可能会给一些影片范文,带着看看结构、拆解一下论点、论据,分析一下思路、方法,结合所讲理论,带着摸索心得,稍后,当自己掌握了影评的基本写作技巧和套路后,就不要再依赖那些所谓的“标准范文”了。
这个时候,一般建议学生在感觉思路枯竭、找不到下手点的时候,备考阶段多去看看导演关于影片的阐述、导演演员的映后交流记录、导演访谈记录等,从网上找一些这种周边文章看看,感觉比看那些“范文”好多了。
首先,一些影评范文看到的学生成千上万,思维能力文字功底好点的同学还能汲取灵感融入到自己思路中,但大部分同学到处拿一点,最后呈现出的影评拼凑感很明显,行文官方僵硬,翻来覆去那些话,很少有自己的思路话语。这样一般应对统考没问题,校考就不大稳妥了。
再者,导演阐述和访谈,起码能让你理解影片的表达,甚至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审视影片有没有呈现出导演的想法、呈现的好不好,导演安排了哪些典型的情节细节,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用的好不好,给观众带来了什么感觉、心理的感受等等,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光说不练假把式”,你说的好,但影片效果达到了吗,得说道说道,这不就是评价吗,这样更大的一个作用是可以避免一些学生写成抒情性的观后感。
常给学生说,“把自己当成导演”,看电影的过程中或者之后,多站在导演的角度想想,“这个地方我为什么安排这个细节”、“这里我为什么这样设置色彩”等等,这样一来想的就多了,想的多,之后的写作中内容就自然丰富了。
当然,既然是写作,就需要归纳整合能力,逻辑能力,语言文字功底,特别是现在很多同学的文字功底,各种病句很让人担忧,这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改变的,这和从小到大的语文学习、阅读经历有关,针对这种情况就注意好卷面,多写短句,尽量做到文字流畅,不要写错别字,争取得到理想的分数。
艺考影评的写作一般就1000字左右,不是让你作论文研究,洋洋洒洒的细读品鉴。只要能抓住和影片相关的几点,加以提炼运转发挥,更多的是看你的想法,个性特别灵活的东西,端详行文气质,察觉细枝末节,言之有物,尊重文字,踏实稳健,自然会收获不错的评价。
举个例子
下面结合一篇《影》的文章具体说说,这篇文章也是从网上找来,里面有一些导演张艺谋关于电影的想法,并且是电影还没有上映前的。读完这篇文章,知道了张艺谋的想法,结合自己的观影,再去评价影片,自然会比之前要深入。
文章如下,我们边看边说,我会用括号形式点缀几句 — —
2018 年,改革开放 40 周年,也是张艺谋从艺 40 周年。
9 月 30 日,他的第 25 部作品《影》即将上映。这一次,张艺谋说,他想讲一个被历史遮蔽的“替身”的故事。
众所周知,张艺谋是黑泽明的铁粉。数十年前,观看黑泽明的《影子武士》时,张艺谋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拍一部关于“替身”的电影。
2014 年,张艺谋接触到了朱苏进的小说《三国•荆州》。原作的视角,是重臣视角,重点在于君臣之间的权谋文化。张艺谋希望,能够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
(上面内容,和黑泽明、《影武者》、《三国·荆州》的关系,可以用在开头中,电影《影》的前世)
“《三国》是帝王将相的故事,充满着权力、战争、谋略。这里的主角永远是皇帝和侯爵,是一个贵族阶层的游戏,没有老百姓。我觉得如果把一个老百姓设置成主角,那会很颠覆。”张艺谋说。
(注意我加粗的地方,从这里开始,注意张艺谋的言语之间,都是你发挥影评的灵感起点)
真正进入到“替身”的世界里之后,他发现,在历史上,“替身”是一个被遮蔽的存在。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看不见的影子”。
“ 中国古代的资料中很少有关于替身的记载, 有的话也就仅仅是几句话, 很模糊。我觉得这一点很特别,很吸引人。”张艺谋说。
在张艺谋眼中,“替身”的命运充满悲剧性和宿命感:“一是,他永远在生死边缘。没有死亡威胁谁找替身,你不能为爱情找个替身,所以基本上处在生死边缘的人才会找替身,而成为替身的人则每一天都活在死亡的阴影下;二是,“我是谁”,“我到底是谁”的追问。身份的确认是很有趣的,替身这个职业,身份焦虑肯定是有的,因为他越像主体,他自己的身份就越模糊。——其实黑泽明的《影子武士》也是谈这个问题,平民和贵族身份的落差可以构成很有意思的故事。”
(第二点“我是谁”这里,身份认同,就涉及到“人性”探讨了,和后面的其它论据结合,丰富《影》的人性论点。)
在电影中,本尊沛国都督子虞和他的“影子”境州,都由演员邓超一人饰演。子虞长期卧病,阴鸷消瘦;境州身体健壮,意气沛然。为了能演好这“一分为二”的角色,邓超先是增重、疯狂锻炼身体,成为有八块腹肌的“境州”;之后迅速在两个月内减肥 40 斤,成为骨瘦如柴的子虞。
水墨与莎剧
据说,选择邓超出演子虞和境州,是因为张艺谋看了他在《烈日灼心》中的表演。在那部电影里,为了准确寻找到“注射死刑”感觉,邓超真的体验了一把化学药物注射。
张艺谋说,邓超“会演戏”。《影》的所有的演员,都是要会演戏的。
(上面两处都是演员的点,张艺谋说“会演戏”,现在“会演戏”的“演员”并不多,这是很高的评价,评价演员演戏的时候努力当然是一个面,但更多是对角色的塑造,形神兼备,立体饱满,这种架空时代的寓言化创作,更讲究戏剧性与情绪表达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张力十足。)
因为,他理想中的《影》,是一出莎士比亚大悲剧:“《影》很像是一个莎士比亚大悲剧的结构。里面的主题也是讨论人性,人性的挣扎、生存。” 藉由这个结构, 张艺谋希望传达一种他眼中的“ 中国文化的美学概念”。这个概念包括阴阳、太极、以及贯彻全片的水墨风。
和以往张艺谋作品的“浓墨重彩”相比,《影》全片采用高级灰处理的淡彩国画影调,留白写意的构图形式。独特的美学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这两段,很简洁的说道《影》的表达重点之一是人性的挣扎、生存,你观影后感觉影片做的如何?还提到了影片风格,很多同学说黑白,是黑白吗?你看的时候看的是黑白?)
近年来,张艺谋一直在考虑“中国美学输出”的问题。在去年的《纽约时报》上,他曾撰文写到:“面对好莱坞大片,国产电影理应考虑对中国电影传统的传承,也要考虑失去独特价值观和美学的潜在风险”。
(这个所谓“中国美学输出”的问题,和刚刚结束的山东编导统考试题论述题第二题就契合了)
为了完美呈现中国画一般的水墨画风,张艺谋在制作上进行了非常大胆和 复杂的努力。《影》的画风并不是靠后期调色,而是在拍摄时就极力还原。“这个需要服、化、道、景等方方面面还原水墨味道,而且最重要的是结合现场下雨,得有一点儿湿漉漉的感觉。我们的演员永远在淋雨吹风,就连室内也大量吹风。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整体呈现出水墨画风。”张艺谋说。此外,电影中还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太极、书法、古琴,竹林。在战争场面上, 张艺谋以伞代盾。在雨中打斗的场景中, 水珠落下, 雨伞旋转, 击落长刀,将中国哲学里“以柔克刚“的概念进行了大胆的视觉化。
(我看很多同学之前评价《影》的风格,虽然语言华丽,但写不到点上,从张艺谋话语间,你应该知道了国师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艺术风格,各个方面下的功夫,可以结合自己观影,谈一下效果如何。另外提一下,高中生写影评也得尽量克制一点,理性客观:有的同学是为了让影评风格和电影的高雅水墨相得益彰吗,各种飘逸华丽,这样读起来反而不舒服,踏实一点;还有注意词汇的使用,别动不动就“完美”“叹为观止”“出神入化”,这也忒浮夸了吧。)
长期以来,电影界对张艺谋有一种看法,认为他的作品过于注重形式,叙事不足。对此,张艺谋说:“我还是认为中国电影的形式太少了,我们有时候框框多,所以形式本身开掘得就不够。我很愿意去探索一些新形式的东西,对于形式的东西,我有着天然的好奇心。”
(面对外界的观点,你看张艺谋怎么回应,你怎么想?)
把“人”,放到了历史的底色之上
在中国美学的形式下,张艺谋讲了一个关于权谋和人性的故事。病入膏肓的沛国大都督及他意气风发的替身影子,如太极阴阳图般相互统一、对立、转换。就像王侯将相下了一盘棋,他们都以为自己是棋手,但其实都是某种更高权力的棋子。
女演员孙俪在电影中饰演都督子虞的夫人小艾,她周旋在子虞和境州之间; 也是“以伞代盾”的灵感来源。然而,在男人们的权利竞逐、人心谋算之间,她的命运,依然逃不出深锁的宫门。
张艺谋认为,小艾这个角色,是影片中的“ 人性承担者”:“ 客观地说,《影》是一部男性电影,画面中间充满的都是权力和阴谋。那么,在如此沉重的事实面前,人性在哪里?在我的设定中,跟权谋相反的任务,或者说,人 性的承担者,是女性角色。…..我们把小艾拿出来,让她把控感情的线索, 使得她的身份更加纯粹,而她也成为男主人公在乱世中一株必须紧紧握在手中的救命稻草。”
(张艺谋的这席话,是不是让你对片中女性角色的设置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影片人性主题的论证是不是有了更充分的论据素材,并且评价《影》中女性身份的设定也是可以展开的一个点)
对于《影》,张艺谋个人的读解是,这是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影》的主角是一个平民, 一个草根。我的重点其实是写这样一个平民的故事, 不管是草根逆袭,还是什么农民起义,还是反抗,求生,野心……随便,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它脱离了权谋, 脱离了老一套古装戏的规范性主题, 我喜欢这个。”他说,他关注的,是在权谋斗争中,那些本如棋子般的小 人物。在善与恶交织、义与欲较量中,命运到底能激发出什么样的人性。
“ 在《影》这个故事中, 电影中的替身一直在挣扎, 一直在求生, 他是魔鬼,还是天使,这点都不重要。重点是,观众能看到他的无奈和反抗。” 张艺谋这样解释:“如果跟《英雄》比较,《影》走的是截然不同的方向。 在《英雄》这个故事中,江山社稷比草民的生命重要得多,而这次则完全是一个个人化的故事。这一次,我把‘人’,放到了历史的底色之上。”
(从《英雄》到《影》,不光是形式上的回环照应,也是思想传达上的回眸反思,如此联系,可以用在开头,可以用在结尾,也可以用到你的论证之中。有些同学写的虚的东西比较多,结合自己观影,结合张艺谋自己的表达目的,想想影片内涵输出是不是这样,能刺激你什么想法?)
其实,在《影》中,可以看到很多张艺谋之前作品的影子:极致的形式感; 权力与草根,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当权者掌握权力,但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极度孱弱;女性美丽而富于反抗精神,但结局总是悲剧性的;以及强烈致敬黑泽明的镜头语言。
(《影》也是张艺谋以往电影的“影子”,我加粗的文字是不是让你想起了《红高粱》《菊豆》《金陵十三钗》等,看了那么多张艺谋电影,基本心得还是应该有的)
2016 年,张艺谋尝试了一部被称为“重工业电影”的完全按照好莱坞体系打造的电影《长城》,结局是影片本身遭受很多批评,票房也不如预期。张艺谋说,这次经历给他留给他最大的体会就是:“人要做好自己。”
“人心如影,这部影片是以水墨风格讲人的复杂内心和性格,把人性的复杂影影绰绰地浮现在光影之中。”这是张艺谋对《影》的自我评价。
(张艺谋这样自我评价,你是否同意?评价评价)
好了,综上所述,对《影》说到这里,然后整理思绪,酝酿观点,无论是电影风格、艺术手法、人物形象、还是人性内涵的主题传达,都是可以结合自己文字功底梳理展开的点。
影评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犯一些低级失误,不要限定的那么死板,想想自己专业老师所讲(每个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影评心得,没有对错,学生自然要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然后结合一些影片资料,写出比原来要好一点的影评。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iqiao/14375.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