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10-09 10:02阅读: 次
《奥本海默》观后感
诺兰导演的第一部人物传记式电影,镜头对准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无论对这个人,二次世界大战,还是原子弹爆炸这段历史,包括后来的冷战,中国的核武器发展,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为此我真的在观影前做了相关功课,无论历史还是我非常蹩脚的物理。即便如此,在片子开映后十分钟内,我的功课已经被消耗殆尽。
好吧,学渣有学渣的视角,我尽我的理解能力,在黑白与彩色交错的叙事线索中,解读完那段物理学界神仙打架的历史,还是无比过瘾的,大导演没有让我失望。
天生的我对各种数字公式没有任何感觉,但不妨碍我从另外一些通道去感受量子世界,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奥妙和威力。这些给我带来的震撼,与目睹2011年3月日本海啸、上世纪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景象是同等的。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对“核战没有赢家”这句话带着悲情色彩的认知。更何况,从上月开始,我们的邻国做了一件让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淡定的事情:让核的恐怖随海水、洋流蔓延到地球上每一个人心中。尽管我相信核一直存在着,像一头洪荒巨怪沉睡在地球亿万年,但它确确实实从1945年的某一天醒过来了,姑且这笔帐就落在这个叫奥本海默的犹太人身上——他怎么也脱不了干系——从而也让我很想知道,奥本海默是因一种怎样的力量驱动他做了这样一件事,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如奥本海默的导师所说:搬开石头,你要小心石头底下的蛇。但是,有些人就是这样,明知如此,石头还是要搬。这是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宿命,太阳和火星落入水瓶座的我,很明白奥本海默这种执拗和冲动。
他从不收敛自己的言论,只讲自己认为对的话,也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任性得像个孩子。但是,孩子有什么坏心思呢?Robert也是。
不知为什么,我总从剧中的奥本海默身上感到一种孩童般的纯真,即使他获得学术上的成就,有妻有儿还有情人,参与了这样轰动世界的一件事,但所有这些事情发生的背后,是他那颗如孩童般单纯的心。
他单纯地拥有着物理学天赋,单纯地追求真理,单纯地受着来自不同异性的吸引——跟自己的原配妻子的相遇,二人结合;跟情人的邂逅,幽会,直达心灵的交流——这些都是;甚至单纯地将他的核武器研发计划快速推进以赶超德国,他真的没有那么复杂。然而,就是因为他的这份单纯,让他成了政治游戏中的一颗棋子,被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播弄和利用。他单纯的行动,也是被这群别有用心的政客发酵成连他都始料不及的怪物——核链式反应他能推演,但人际的生化反应下他显得多么无力。“搬开石头,你要小心石头底下的蛇。”一个搬开石头的孩子,对石头底下窜出的蛇的估量是有限的,奥本海默的导师一语成谶。
剧中那团巨大的蘑菇云与上述这些戏码相比,就像吐了个烟圈。
在那场原子弹爆炸后的演说中,奥本海默被推上了英雄的位置,但只有他看到痛哭的人,仿佛失去家园和亲人;呕吐的人,像感染核辐射后的反应;人们跺着地板的轰鸣,如同核爆震耳欲聋……奥本海默的眼里,没有欣喜,没有成就感,只流露出深切的悲哀与恐惧。
也许是我内心的悲哀与恐惧投射到片子上,我想起一个朋友所说的:I always following my heart(我永远跟随我的心)这句话。一个同样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凭本心做事,享受着随心随性的快乐,也品尝着身不由己的痛苦与无奈。这种感受是无法排解的,我只能勉强用“误入”来将之合理化:总有一些人像奥本海默一样,在自己的世界活得好好的,忽然误入了一个他并不熟悉的世界,被神化、妖魔化,被当作怪物解剖,被当作罪人审问,在众人目光下一丝不挂。世人或许觉得这些人可怜、可悲,又或者可爱、伟大,但其实在这些人眼中,我管你怎么看我,我只是莫名其妙。
也许,在这部电影里,我也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只是借着这个故事,安慰一下从小到大时不时觉得莫名其妙的自己:你不是一个人。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2691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