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2-30 10:18阅读: 次
《西西的美丽传说》影评
看多了知识性强的东西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摸不到头脑,搞不清逻辑也是十分懊恼的事情。看看文学作品,陶冶一下情操,感悟一下理想世界的美好。然后读《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在没有强大力量保护的前提下,拥有过分的美丽都会成为一种祸患,它会成为你不幸的根源。你的美使你的生活面目全非,让你身边的人变得面目可憎。即使《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最后的结局是玛莲娜和丈夫尼诺携手而来,小镇归于平静,大环境看似很美好,但对玛莲娜自身来说,仍算得上是人生的悲剧。
在中国,人们也常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祸水、红颜易老。美易消逝,美更易招人肖想、招人嫉妒。在影片中,玛莲娜的美不是一个传说,而是实实在在为人所见,被广大群众所认同的,是全镇人的共通感。这与康德的假设:审美具有普遍可传达性十分吻合,因为康德认为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使人愉快的。但影片中男人们除了欣赏玛莲娜美妙身姿时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更多的是产生了对其肉体求而不得的偏执与疯狂;而女人们在承认玛莲娜绝艳动人的同时,也因妒忌产生了无限的怨恨。这些偏执、疯狂、妒忌、怨恨定然不会是使人愉快的,这与康德的说法产生了矛盾,可见这一理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仍具有缺陷,并不能完全成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儿雷纳托第一次看到玛莲娜,那种深情的眼神完全为玛莲娜痴迷了。当玛莲娜路过西西里大道,无论在街边,在窗户前,在屋檐下,在阳台上,在小巷中,男人是驻足观看,不断回头,或摘下帽子以示友好,而旁边的女人确实不断的叨叨,他们嫉妒厌恶这世界上会有这么美丽的女人,千方百计的谣传玛莲娜的下作。
那时我觉得非常的好笑,现实的社会不能容忍的就是这样的人性——嫉妒。但是现实中,嫉妒作为人的天性却如影随形。
男主人公雷纳托是一位年仅13岁的孩子,在他的心中玛莲娜就是心目中的女神,不仅仅是单纯的思念,他每天都在海边石头上对着玛莲娜写着永远也不会寄出的情书,他的单纯超越了思想范围,以致于每晚都会爬到玛莲娜房子旁边的树枝上,靠着一个缝隙偷窥。有一次当雷纳托偷了玛莲娜的丝袜回到家后更是无限的想象在各种场景下如何营救心中的女神,在这种痴狂的状态下第二天被他的父亲发现他的床上有女人的东西,被禁闭在了房间,最后绝食到无法呼吸的状态。当玛莲娜得知丈夫黎诺死在了北非的战场上,当伤心欲绝的她躺在床上不停抽泣,那时雷纳托偷偷的跑到了玛莲娜的旁边说过一句让我记忆忧新的话Renato Amoroso: Fromnow on, I'll be at your side. Forever, I promise. Just give me time to grow up.(雷纳托阿莫罗索:从现在起,我就在你身边。永远,我保证。只要给我时间来成长。)那时我真的感觉到这个小孩子的青春是如此的躁动,他总是一旁静静的观察着,听到有人说玛莲娜的坏话他会奋不顾身的与其撕斗,当有女人谣传是他会往衣架上女人的包里撒尿,对于挚爱的寻求会达到一个如此的境界。
我们观看影片中获得感悟的一瞬间算得上是一次审美体验,片中的少年维利图见到玛莲娜时一瞬间的惊艳与男性身体反应也算得上是一次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性意识的启蒙,也是审美体验原构性这一特征的表现。审美体验所具有的原始构建的属性与青少年第二性征的觉醒相联系,这一手法与弗洛伊德理论高度重合。在维利图的精神结构中,处于最底层无意识领域的本我以及其包藏的利比多即性欲,都因为这一次的审美体验被挖掘出来,成为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精神生活的动力。尼采也强调人有赖肉体的活力才能进入审美状态,13岁的维利图正是处于精力旺盛,活力无限的青少年时期,这无疑也是他初遇玛莲娜并获得这次审美体验的一大原因。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21895.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