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8-04-28 07:20阅读: 次
《喋血长平》观后感
为数不多的几集战国时期的纪录片,描述的是秦国与赵国之间那场令人震撼的长平之战,对剧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印象深刻。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四大名将廉颇,名门之后赵括,秦国国君秦昭襄王,赵国国君赵孝成王。
秦国君主,秦昭襄王。印象中这个人在位时间最长,一生兢兢业业为秦,有勇有谋。为秦国的强大做出来不少贡献。老年时期,听信谗言,使得一生为秦立下不少战功的四名将之首白起落得个赐死的下场。这也许是历代君王一直以来拥有的通病吧。多疑、当心功臣功高盖主吧。
赵国君主,赵孝成王。赵惠文王之子,在位二十一年,一生也没什么大作为,值得一提的是,赵国的败落,算是他一手促成的。一生两场战役,一败一胜使得赵国元气大伤。比较自我,认定的想法人家复合他,他就觉得是对的,就去做。咨询他人意见也是认可的人。不会想着那些元老级别的想法与看法,没考虑过为什么这些人会成为元老。从战役的一开始就一直在做着错误的决定。算是个悲哀的人物吧。就说认命赵括为将,当时的蔺相如和赵括的生母劝说也没能改变其决定,一意孤行。当时的一个环境倘若战败的话,是要株连九族的使得最后赵母与其达成协议,你要认命可以,他朝战败你不可以株连我九族。
四大名将之首白起,一生从无败绩。称号“人屠”。他所到之处,无论平民还是降兵,一律屠杀不留活口。这场战役中,只因韩国上党郡十七城池的臣民不归顺秦国而选择转投赵国,恐其反,而尽数杀之。本打算一股做气拿下赵国,奈何奸臣进言,君主当亦心其功高震主,下令其撤兵。回到秦国国都,和君主分析利弊,奈何君主不听劝,导致君臣离心。赵国国君冷静下来后,联合诸国抗秦,而这时的秦国君主才想着要攻下赵国,就是所谓的邀请白起挂帅,而白起在明知全无胜算的情况下,拒绝出征。结果可想而知,秦国无法取胜。秦昭襄王无奈之下亲自登门请白起告病家中的白起出征,白起不愿,秦王说我会恨你。而白起的回复是我宁愿现在死,也不愿做有辱君王的名将。他其实也不想让自己一生无败绩的军旅生涯留下遗憾。从此后他的官场之路在走向下坡路。即便是这样,一生为秦的名将之首最终还是抵御不了,奸臣在君主身边进献谗言。落的个被君主赐死的下场。
四大名将廉颇,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步步退让步步防守。哪怕君主再三的催促进攻,为了守卫家园,还是坚持自己的决策。最终落的个临阵换将,远走他乡,看着自己家园衰败,也许还客死异乡的下场。
名门之后赵括,父亲赵奢,一战成名。其子聪慧,熟读兵书,但也只限于纸上谈兵。被赵王启用,认为虎父无犬子,指派其临阵换将。想着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战场的千变万化与他纸上谈兵的那一套并不一样,最终的结局也许对于那个时期的将士而言是好的,战死沙场。也许有人说他是缺乏实际的战场经验,有机会让他历练,也许他也是一名大将。我个人认为,他这是过于自负导致的结果。从赵母劝说赵国国君就可以看得出,他的认命将军是多么的不被看好。四十五万大军就因为他的自负而付出了生命,后人对他的诟病指责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对于历史上的这场战役更了解了,了解到它的发起与最后的结局,明白为什么赵括纸上谈兵会被世人指责。一场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对峙战争,因为君主的急躁和不成熟的决定,演变为以失败告终,对于这些曾经在校期间昙花一现而出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具体出自于哪里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机会也会想去这些古战场看一眼。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11055.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