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7-30 08:30阅读: 次
《小森林》观后感
《小森林》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从城市回到农村,远离喧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连像样的超市都要几个小时的路程。那里风景优美,四面环山,女孩种水稻、种菜、去山里采野菜、野果子……然后一道一道地制作美食,大概讲述了30多道日式经典美食,这些美食和菜式涵盖了日本料理的经典之作,如纳豆、饭团、炸物等,同时也包括了异国美食,如蛋糕、 意大利面、印度薄饼等。这些菜式的制作过程从获取食材到最终呈现,都充满了细节和匠心,不仅让人食欲大增,也展现了主人公在乡村生活中的自给自足和对生活的热爱。
回农村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哪个在城里打拼过的人没有过这种想法呢?
初看这部电影,让人想笑,就是一个“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念头成真了,有宅基地,有父母留下的房子,有水有田,享受人生就可以了。但这在现实中看来却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现实中,有谁回农村了?
一个理性的人看这部电影,第一感觉就是“不切实际”,但继续把这部电影看下去,会发现它是一部非常真实的现代纪录片,导演或原书作者只是在记录一件事情,非常的真实。
抛开电影画面给人带来的“小清新”文艺风,看看电影里的真实:
《小森林》夏秋、冬春,共4集,大概出现了30多种食物的制作,而这么多的美食几乎全是素菜,罕有的几样荤菜是:
1.烤鳟鱼、炖鳟鱼汤
2.洋葱醋腌炸鱼
3.番鸭
4.鲑鱼意面
烤鳟鱼是女主的学弟裕太烤的,炖鳟鱼大概是裕太老爹炖的,番鸭那里出现了一个老爷爷,就连最后一道鲑鱼意面,也出现了女主朋友的爷爷进山砍柴,只要是荤菜,电影里就会出现男性。
作为一个女性,依靠自己生活,除了这几个荤菜,其他几十道全部是炸野菜、果酱面包、萝卜干、烤红薯、土豆沙拉、炸卷心菜、炸野青菜、素饭团、红豆汤……
如果在城镇生活,普遍能够认可多吃素,那是因为不缺荤的,但如果真的回到农村,一年到头吃野菜,现实吗?
很现实。
回头再看女主的身世,她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最后母亲突然消失,女主成了弃子。在日本,反映日本弃子文化的电影很多,如《被嫌弃的松子一生》、《无人知晓》、《小偷家族》等,在日本,生下孩子,再扔下孩子,俨然是一种社会现象。这背后体现了当代日本年轻人无法想象的巨大生活压力,一个人的生活要难到什么程度,才会抛下孩子?
日本这个岛国,在生存面前可谓是毫无道德感可言,表面上他们给别人体现出一种“卡哇伊”萌萌哒的感觉,但他们可以把生下的孩子直接抛弃,可以把年老的父母背进山里让野兽吃掉(电影《楢山节考》)。而且还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把扔母弃子的行为变成一件社会上默默认可的事情。
《小森林》的女主,就是一名弃子,忽然有一天,母亲不见了,然后开始一个人的生活,由于在城市里负担不起生活,又回到了农村,在农村努力的生活,但很显然她无法融入进去。
女主在收割稻子的时候,有个老奶奶给她送来一些吃的,同时好意提醒下,你也要照顾一下其他帮助过你的人。这时女主自言自语的思忖道,自己脑中竟然找不到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真的没有吗,当然有,但他们从来没有在女主脑中留下过。
单亲家庭、又是弃子、在城里打拼、遭受失败又回到农村,她自然而然会变得人情淡薄,她回到小森林是为了这里的乡亲们吗?当然不是,她的人回到了需要人情互助的农村,但生活理念却还是城里的独立自主。要像在城里那样完全依靠自己生活在农村,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生活撕裂。
女主一个人种地,种菜,制作美食养活自己,看似很令人向往,在简单质朴的镜头下,只能滋长孤单。
可以说,在城市里生活过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很难再回到农村生活了,从互助走向独立容易,从独立再走向互助非常难了。
农村人民质朴的社会形象下,是单纯的年轻人无法承受的勾心斗角,除非能“照顾一下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最终,女主选择离开了小森林,再次回来时,她仿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入了农村,办起了一个大概是农产品销售社的东西,用她自己的方式去“照顾那些曾关照过自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农村合理的生存下去。
整部电影可分为两个部分,一讲述女主回到农村过自给自足的生活,二讲述女主无法适应离开小森林后再次回到农村。
这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纪实片,第二部分才更像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理想。
而真正的现实是,女主不可能再回到小森林,那里根本不适合她,就像这个世界一样,是往前发展的,农村会慢慢地城镇化,城镇化后不可能再变回农村,要么适应,要么就被淘汰,时代根本不会留恋弱者。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8907.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