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9-29 04:19阅读: 次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影评
一提起《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它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就是“同性恋”。但事实上,我们绝不应忽视其优秀的视听语言与内容主旨。
其大致剧情就是Eliot和Oliver之间超越友谊的绝美爱情(发出磕cp的声音)。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获得的部分奖项
顺带一提我当时追了第90届奥斯卡的直播,当最后最佳影片颁给《水形物语》时我还是有点遗憾的。(当然《水形物语》也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创作背景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改编自同名小说,作者安德烈·艾席蒙。我是在看完电影之后去看的小说,个人十分推荐。小说是以第一视角叙述,有大量心理描写,对于感情的描写也十分细腻,当然由于部分描写过于晦涩甚至碎片化,使得这部小说有些意识流。(个人推荐英文版,文笔非常优美,非常适合装逼。)
电影的导演是卢卡·瓜达格尼诺,他本人是一个同性恋,而该片是他“爱与欲望”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这也很好地呼应了该片的主题。据我所知,原书作者也参与了编剧,所以该片很巧妙的一点是抛弃了对原书心理描写的过度刻画,而更多使用较为客观的视角进行叙述。(当然,该片主观镜头也不少,而且镜头较为细碎。)
影片涉及了很多关于宗教与哲学的意象,所以有一定的观影门槛。至少我本人这个菜鸡是大部分都没有看懂的。例如影片一开始便给出了好几个雕塑的特写。我后来在网上查到有人解析了每个雕塑所对应的含义(什么Athlete "Ephesian Apoxyomenos", AD 1- 90等等)。还有片中Oliver和Eliot父亲对于“杏”的来源进行学术探讨等片段都体现了浓厚的高知氛围。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上网查阅,我就不再此过多赘述了。
夏日限定
我当初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脑子里就一直萦绕着一个疑问:“为什么所有绝美的爱情都是发生在夏天的呢?”我们好像很少看到文学作品中浓烈的感情迸发在冬天。例如《赎罪》、《了不起的盖茨比》、《幽情密使》,甚至隔壁GGAD(以防有人不知道,这是哈利·波特里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CP)的绝美爱情也发生在夏日。
“在炎热的夏日里,理智、精神、心灵、身体都会变得与往常不同。你能感觉到另一个人,
你也会变成另一个人。”
为此,我总结了几个原因。
·欲望/性张力
这很好理解。夏天人们普遍穿的很少,大片的肌肤裸露在外。这个季节就象征着情欲,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欲望的火苗,躁动不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一部讲述爱与欲望的电影,但实际上它对这一母题的描述较为隐晦,多是以物喻情,如桃子和果树。这类意象多次出现,采用一种更为新颖的方式突出主题,让观众觉得爱欲似有似无,却又无处不在。(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拍摄男主和女配的戏,却没仔细拍两个男主的激情戏。)
·极端的天气
夏天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季节,有时在极端的天气中更容易迸发激烈的情感。人们在头脑不清醒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意外以及酿下大错。同时,极端的天气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梗概》中主人公去希腊上课,《热牛奶》中母女被迫停留在西班牙。
·时间错觉
这一点就较为抽象且因人而异。漫长的夏季总让我产生错觉,仿佛它被剥离于时间之外,如琥珀一样凝结成永恒。夏季仿佛永远不会结束,直到冬季来临,才发现它如此短暂,如繁花盛极而衰。这一特性又给夏天添上了悲剧性色彩。
·明亮的颜色和光线
夏天充斥着各种颜色和晴天。颜色和光线也是我认为《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电影最好的部分。我会在后面详细展开。
时代枷锁
这本书写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故事,这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我相信从这个运动的名字你就可以看出这是个什么运动)性解放运动大致指人们打破道德的束缚,不再压抑自己的欲望。但我个人觉得这个运动更多是对女性权益的关注,而同性恋在当时仍然是一个禁忌。甚至再往前追溯,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中著名的粉三角标志就表明同性恋会受到比政治犯更强的压迫。总之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对同性恋是非常不友好的。
这本书中塑造了Eliot父母这两个极为开明的父母,而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此时的父母更像是一个超脱故事存在的象征,他们像上帝一样永远正确。我相信从某种程度上作者也正是想通过这两个角色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故事也发生在一个类似乌托邦的理想化的世界里,毕竟整个夏天他们都在游泳、跳舞、打球或者读书。书中曾隐晦提及别人的偏见,这种反差更衬托出主角之间情感的浓烈。他们在这个偏远的小镇抛去一切,坠入爱河,直至永恒。而这也为他们悲剧性的结局加入宿命的意味。
影片中还有一点特殊的设定是两位主角都是犹太人。正统的犹太教是反对同性恋的。影片前期有一场戏是Oliver脖子上明显地挂着一条六芒星的项链, 而Eliot则说自己也有一条,但从不挂在外面示人。Eliot钦佩Oliver不惧别人目光的勇气。但影片结尾Oliver如自己家人所期望的那样娶了妻子。不知作者是否刻意这样安排?其背后深意大家就自己去分析吧。
当然相比于其他同性电影,这部电影花了很多更多的篇幅在描绘人物细腻的情感上,弱化了同性这一标签。我相信无论是否是同性恋,任何观众都能轻易与电影中主角产生共鸣。
宗教、哲学
影片中有一段非常突兀但深刻的对白引用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一段话:“ 早期的希腊人认为,潜在的不可知性是存在的一部分。这不仅体现在与自身的关系上,通常也体现在与其他实体的联系上。”不知道别人有没有看懂,反正我是没懂。后来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重要的奠基人。如果有人不知道存在主义哲学的话: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可能有人会疑惑,影片的结局Oliver和Eliot分开了,那这短短的几周还有没有意义?但我想正是这美好而短暂的爱情成为了Eliot的一部分。就像影片中女配角一开始对Eliot说你可能会伤害我,到后来两个男主分开后对Eliot说我还是爱着你。即使她已经被深深地伤害了,但正是这份伤害成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或许影片后期的她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即使一个选择没有结果,但只要遵循本心去生活,那生命本身的存在就已经赋予了这些选择意义。”在此,我想引用原片中Eliot父亲对Eliot说的一番话:
“为了快速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东西,以致于三十岁时,我们的感情就已分崩离析。后来每开始一段感情,我们能给予的便越少,但如果为了让自己没有感觉而不去感觉,多浪费。如果因为怕受伤就不去尝试,如果因为太过痛苦就不去感受,那无疑会错过很多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接下来我将不自量力的尝试进行拉片。以下内容纯属瞎掰,非常有可能不对。
最后,我想用在网上找到的一句话结尾
“当美太盛时,就像落日熔金,一半充满希望,一半满怀伤感。”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19812.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