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3-31 17:16阅读: 次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共56集,每天更新两集,很慢,也就很烦,花了很长时间,才终于看完了。这次重拍,比起旧版,有很大更新。至少是演员更加漂亮,演技更加完美,导演在可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加了新元素,有更多可看性了。然而,在这部电视剧里,我还是看到了路遥的无奈和尴尬。
路遥的无奈首先是时代和地域的局限。路遥生活的时代在文革中和改革开放初期。他很长时间是活动在黄土高原上。即便成名后到西安市内做了作家协会主席,但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陕北。陕北的黄土高原是路遥文学的母体,农村、农民是路遥观察和表现的对象。农民的生活就是路遥所能认知的全部世界。在电视剧中,他所能举证的,也只是当时小学初中课本中的那几篇中国和外国的单薄的文学普及作品。对地理和历史的认知把握,同样显得非常的局促和有限,缺乏同时期其他作家比如张贤亮、从维熙视界的开阔和疏朗。
路遥的无奈更是作者本人认识的局限。无疑路遥是个天才,又非常的勤奋。坊间传说,路遥是累死的。虽然和路遥家族有肝病,都有点短寿有关。但要把之前的中篇小说《人生》铺排成百万字的长篇,还是体现出了路遥良好的结构把握能力和超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情节平平的情况下,路遥调动了他的全部语言功夫,吸引读者有十分巨大的热情,一直读下去,是这本书的伟大成就。二十年前,我坐在川中小城的一座木楼里,用了三天两晚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书,深受感动。当时的感受是,生怕读不完,想知道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生怕读完了,出离了人物的世界,回到自己的平凡的世界。
那一次阅读的体验是非常难忘的,也是非常难得的。然而这次看电视的重温,让我可以更加冷静理性地看待这个故事,这篇小说,以及作者本人。路遥身上固有的农民意识,让他对现实的改变缺少一种理性的批判。即便是对那段历史的再现,也因为作者本身认识的局限而缺少必要的深度,经不起时间的淘洗。所以,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迟迟上不去,和小说本身的情节设计的线性化,人物偏执性格的狭隘性有很大关系。
正确看待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价值和局限。《平凡的世界》有那个能力承担起永远的历史经典的责任吗?我们这代人,不应该把我们年轻时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别人身上。到了现在,我们也不能无视作品的局限,盲目抬高它的价值,赋予它已经不能承担的重任。
路遥的尴尬,是作家个人的尴尬。路遥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的时候,说了一句大话,舍我其谁。作为作家,格外垂青自己的作品,有点自恋,也没有什么。问题的关键是,认识不到自己的局限,除了复制自己以外,实在难以突破自己。有人说,可惜路遥英年早逝,否则还会给我们创造好多经典。说这话的人,实在是没有看到路遥的局限,也没有看到路遥的危险。相反,同样是陕西作家的贾平凹,在写完了商州之后,不断转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带给我们惊喜。路遥有没有这个勇气,我们不愿意妄下结论。但我们在路遥任后的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身上看到了某种危险。
路遥的尴尬,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尴尬。我在这里怀疑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并非不尊重作者和作品。相反,我非常珍惜自己阅读和收看《平凡的世界》其间的心情,也非常珍惜路遥呕心沥血的杰构。我在路遥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我们就是当年的路遥,我们突破自己的艰辛,我们回看自己的勇气。
客观、公正而且历史地看待文学作品,是读者应该有的态度。但是作为作者,应该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创造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速成的东西往往是俗腐的东西。在我们这个流行快餐文化的时代,作家往往媚俗高产,就像艺人的制作噱头,其他往往就没有什么用。这是时代病,并非路遥独有,每个人都裹挟其中,不能自已。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4635.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