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影视剧评说 >

《四十九日祭》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2-13 08:15阅读:
     半个月来,每天抽空抱着电脑或手机看三五集电视剧《四十九日.祭》。现在四十八集终于全部看完,可以松口气了。
     《四十九日·祭》与先前看过的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均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作为一个好事之人,按说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的“金陵十三钗”都看了,接下来该找来小说版的原著一看究竟。但现在心里却没有这个愿望。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老了不那么好事了,就一定是因为电视剧传递出来的信息已经足够震撼人心,担心看了原著会破坏烙在心里的印象。尽管知道电视剧也是由原作者严歌苓改编的,可能会更接近原著。
     《四十九日·祭》讲述1937年南京沦陷前后的四十九天发生的人间悲剧。一群来自不同阶级,有着不同人生观、价值观,性格各异的男女被命运捆绑在一起,演绎灾难中人性的弱点和蜕变——伪神父法比,铁血军人戴涛,老兵李全有,聪明漂亮的秦淮河女子玉墨,自私得让你只想砸开屏幕钻进去扇两巴掌的教会女学生孟书娟,麻木懦弱的大男孩浦生,以及一心只想救女儿不惜向日本鬼子屈膝的政府官员孟繁明等,他们在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极度恐怖的氛围里相互依偎,相互扶携,啃同样的土豆,喝同样的雨水,睡同样的地窖,面对同样的恐惧……昔日的高低贵贱灰飞烟灭,血浓与水的同胞亲情得到体现。
     《四十为日.祭》“以小见大”复原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噩梦。剧中日本侵略者的兽行触目惊心,令人窒息。
     而实际上《四十为日.祭》并没有以铺陈灾难、渲染伤口的方式刺激观众的神经。它的叙事语言内敛而克制,呈现的暴力冷静到虐心,“观众不由沉浸其中,随着剧情画面,调动起最原始的情绪,感同身受地体会日军兽行。”对于南京大屠杀,《四十九日祭》是“静水流深”,大师级的艺术表现,从台词到镜头再到演员表演都极富张力。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绝非那些胡编乱造,五四手枪、解放牌汽车纷纷登场的抗战神剧所能比。说它是“史诗”,亦不为过。
     故事的结尾法比与教堂同归与尽,看似无耐,实际上是有寓义的——既然外国“神”不能救中国,不能救中国人,还留着它干什么?
     不足之处是,相比前四十五集,后三集显得有点“弱”了。审判恶魔的场面不够宏大,不够严肃,谁都可以在法庭上走来走去乱发言,弄得跟开玩笑似的,容易给人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印象。
     另外,该剧编剧严歌苓的美籍华裔身份,使人想起来前几年网上疯传的一个贴子《一群外国人演〈建国大业〉》,因而感觉怪怪。据网上能搜到的资料,严歌苓祖籍安徽,1958年生,十二岁时加入部队文工团,二十岁时曾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采访报道,1989年赴美,1992年与美国人劳伦斯结婚。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4165.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