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4-11 10:37阅读: 次
《将夜》观后感
宅在家里时,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视剧《将夜》。讲得是永夜将至,人间将面临一场空前浩劫。分别以唐国与书院、西陵教庭和知守观为代表的两大势力,及魔宗、金帐王庭和诸多小国,在浩劫降临之际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抉择,天、神、人、魔各执自己所谓的信仰,在驱逐黑暗,追求光明的过程中,所演绎出的诸子百态的故事。
这部剧有趣的不是剧情,而是潜在的思想内涵。唐国是古老的东方国度,其治国方略与思想均源于书院,唐国与书院相辅相成,相互成全。夫子创建书院是为了世间人的尊严,而不是为了让人顶礼膜拜。唐国则通过书院教化民众,知理守道。
西陵教庭也是一个有着上千历史的国家,但西陵世界不是西陵神殿说了算,它的主导权在知守观。知守观是它的不可知地,也是它的信仰。西陵神殿看似十分强大,但真正统治者却是知守观。关键时候,宗教的力量远远大于神殿的力量。
而魔宗、金帐王庭及诸多小国,则在这两大势力面前左右摇摆。
故事中,人间浩劫将至,各国不但没有团结一致去对抗共同的敌人,却极具讽刺地在西陵神殿的裹胁下,以寻找冥王之子的名义来铲除异已,上演了举世伐唐的闹剧。最后,唐国和书院击退了伐唐的阴谋,战胜了昊天,将光明留在人间。
看完这部剧,发现它竟然是一部超写实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剧中的很多情节与当下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对抗病毒之事惊人地相似。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重合度会越来越高。
最终都是唐国胜利,只不过过程太曲折,代价过于惨痛罢了。
静下心来去分析,不管是剧中剧情的推进,还是现实中事态的发展,其规律是一致的。是规律便有其内在发展方向,外界的干扰只会影响它的发展速度,却不会改变它的发展方向。
唐国和西陵神殿,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不能相安无事,似乎一直都处于对立面。表面上看是处世方式的竞争、意识形态的竞争,实则是思想与文化的对抗。
西陵一直嘲笑唐国没有信仰。他们把光明奉为神明,以为每天以固定的仪式山呼参拜就是信仰,殊不知唐国在建国之时早已超越了他们。
书院传播的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属哲学范畴。换言之,唐国早已跳出了鬼神崇拜的宗教桎梏,步入了用哲学思辨引领人们思想的高度文明阶段。处在两个不同高度的文明,对话时难免有种鸡与鸭讲话的尴尬。所以,唐国与西陵的处世方略大相竟庭,唐国能理解西陵,西陵却容不下唐国,也在情理之中。面对举世伐唐的艰难局面,唐国依然能取得胜利,也是两种文明较量的必然结果。
当下的现实中,也充斥着这样的争论。外国人说我们没有信仰也就罢了,悲哀地是很多国人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甚至有人认为儒学已腐朽,到了要完全摒弃的地步。何其悲哀!
当然,从春秋的诸子百家到汉唐的独尊儒术;从北宋程朱理学成型再到如今的百花齐放,儒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让它看起来越来越像个框,但凡弄不明白的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以至于若问儒学的核心思想道底是什么,估计十个人会说出十种答案来。
很多时候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儒学的分层太多的缘故吧。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抽出不同的答案来。二是学儒之人也是鱼龙混杂,即如真君子与伪君子有天壤之别一般。
前不久读到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著作,其横渠四句震人耳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短短四句话,足以擎起儒学的脊梁了。
有了脊梁才会有骨气,有了骨气才能屺立不倒。同理,有了脊梁的文化又怎么会轻易腐烂呢?
《将夜》中,正是这种融入骨髓的脊梁和骨气,让唐国的孩子和老人,都敢于直面天下第一强者知守观主,都敢于在武力值数倍于自己的绝对强者面前,仍能舍生忘死地挥出木棍、铁锹。守住唐城的是“人”字符,而“人”字符恰恰是由千千万万个受着儒家思想熏陶的普通人组成。
谁能说这不是信仰?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种信仰早已根植于他们的血脉之中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1727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