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影视剧评说 >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剧评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3-08 09:19阅读: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剧评


《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9.7,好评如潮。与宫斗剧专业户《甄嬛传》、权谋剧专业户《琅琊榜》比起来,不知高出了几个段位,虽然前两者已经是国产剧中的佼佼者了。



《大明王朝1566》光芒自带:姿态低,由于众所不知的原因,曾封尘十年,如璞中之玉,不争不鸣;史观正,不颠倒、不美化、不讨好、不误导;寓意深,你能看到多深,这部剧就有多深;景象真,历史投影真实、折射现实逼真……

深度影评:豆瓣9.7分,神剧是怎么炼成的?
全剧的历史背景是明朝中后期的嘉庆朝,设定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环环相扣的权谋格局。故事的时间跨度虽然不长、出场人物不多,但其实集中和浓缩了几千年来左传通鉴中权谋术数。

剧中刻画的人物是鲜活的,不是史记、列传里盖棺定论式的、脸谱化、标签化的、二元分离的纸面人。



奸臣、宦官之流,除大行可恨之事外,也是走在太阳下、有血有肉、有苦处有难处、有喜悲的人;忠臣、清流之辈,也是结党争权、深通权术的官场老手。剧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哲学、立场,也在尽力争取更高的地位、更多的利益,或因贪、或自保、或为民。



这样的设定更贴近真实、反映真实,更能突显在朝纲不振、党争丛生、特务政治横行的官场旋涡中,人性的复杂、挣扎和无奈,也揭示了政治斗争背后赤裸的利益关系、矛盾冲突的不可调解与胜败兴衰的残酷无情。



深度影评:豆瓣9.7分,神剧是怎么炼成的?


一起来看《大明王朝1566》展示出的立体、深邃的权谋面貌。

明面:党争、权斗。



庙堂权系——以嘉靖帝为代表的制衡派,秉皇权;以内阁首辅严嵩父子为代表的严党,握相权;以司礼监吕芳为代表的宦官集团,掌玉玺,代帝批红、兼东厂事务;以太子裕王、内阁徐阶、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太子党、改革派,未来大明的接班人和重臣。



官吏派系——以朝廷百官为代表的“清流”、文官集团;以东南封疆大吏、浙江按察使胡宗宪为代表的务实派;以杭州布政使郑泌昌为代表的严党依附派;以嫉恶如仇、挑战朝纲皇权的海瑞为代表的为民请命派。



权斗大幕以“银子不够”点燃,三条线紧密铺开,各方势力心怀鬼胎展开激烈角逐。



第一条线是引子,严嵩父子及其党羽长期贪污导致国库亏空,为掩人耳目,制定“改稻为桑”这一盗国欺民、饮鸠止渴的国策,并在浙江极力推行。



第二条线是剪子,太子党千方百计阻挠破坏“改稻为桑”的推行,以扳倒把持朝纲的严嵩父子,改变朝局。



第三条线是火石,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海瑞,先以知县身份与老谋深算、一手遮天的严嵩父子党羽在浙江斗智交锋;后以户部侍郎身份,为根除国家积弊,直言敢谏,在朝堂与嘉庆帝斗法。



暗面:制衡、棋子。

在诸多的细节中、如果将支离破碎的线索联系起来后,会发现全剧有一只大隐于朝、操纵着各派势力和复杂人物的手:

从始至终不上朝、一心求仙问道、看似随和放权的嘉庆帝,能容忍严嵩父子败坏朝纲的背后,是要利用严嵩能贪、会贪、敢贪的高超敛财术,与之共分民脂民膏。同时借用严嵩父子除掉朝局中过大、过重的棋子,分割权力成小、散状态,维持各方平衡,以便操控。



且观严世蕃因浙江案牵连、被逐出内阁一幕,嘉庆同时将毫无过错的高拱、张居正也一并逐出,看似莫名其妙,其实不过是为了平衡内阁两派力量、避免朝局失控的权术。嘉靖命徐阶去传逐高、张两人出阁的旨,在太子党内部制造猜忌,才是帝心之深处。此时他已着手为儿子的内阁进行布局,并为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后来的厮杀,亲手埋下了导火索。



深度影评:豆瓣9.7分,神剧是怎么炼成的?


严世蕃的霸道加速了严党的灭亡。嘉庆看清了“毁堤淹田”(翻遍史书、闻所未闻)是严世蕃瞒着严嵩所做,已认为严嵩对严党失去了的控制。



严嵩倒台而没被清杀,并非嘉庆不忍杀、是不能杀。严嵩明为阁首、党魁,暗是嘉庆平衡朝局、除掉异己的刀,挡“清流”唾沫星子的板,敛财的手,是嘉庆失政恶名的背锅人。



而严嵩倒台的同时,吕芳也被远远发配到南京去守陵,是因两人联手的迹象,触碰了嘉庆最忌讳的权力分散的底线。



深度影评:豆瓣9.7分,神剧是怎么炼成的?
注:明朝宦官集团的形成,就是皇帝要以司礼监的批红权制衡内阁的拟票权;以御马监与兵部同持兵柄、和户部共理财政。



发配吕芳,在某种意义上也算解脱了吕芳。严党倾覆,压抑已久的改革派和“清流”势必群起,徐阶的威望镇不住,吕芳、黄锦又是温和派,干不出、也不愿背压制百官的恶名。

嘉庆将阴鸷狠辣的陈洪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看似信任倚重陈洪,但却命他领走世子的玩伴冯保去服苦役,得罪了太子集团。太子纵然宽厚,可身边的裕王妃、高拱、张居正全是厉害角色,就连尚且年幼的世子(以后的万历帝)都扬言不会放过他;陈洪又以鞭笞驱逐百官请命,得罪了文官集团;嘉庆令他整治东厂,得罪了手下的得力干将。



剧中没讲陈洪最后结局,但不猜可知。虽说君命难违,可贪位、用狠是根本原因。他接受旨意、执行旨意的水平,和吕芳比差远了。陈洪只是嘉靖用来平衡内阁、司礼监、朝堂百官势力的一根铁棍,等权力重新平衡后,就到了被嘉庆扔到墙角的时候。

至于“忠贞谋国”的改革派,在历史上,徐、高、张为争首辅反目为仇。高拱扳倒徐阶接任首辅,张居正又斗败高拱继任首辅。不断上演着严嵩与他前任首辅夏言的故事。



自喻为“清流”的百官,在明前期还有于谦这样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后因深陷党争旋涡逐渐蜕变,至明末分化并形成代表江南富商、地主利益的“翰林文魔”东林党,排除异己、包藏祸心、颠倒黑白、残害忠良,以致国亡。

全剧以明暗交替的笔法,把一个自称君父的道君皇帝、一个大奸似忠的大明首辅、一个个朝堂重臣写的淋漓尽致。

好一个君不君,臣不臣的嘉庆朝!



折面:金笼、太极。

《大明王朝1566》在明暗之中寓史以言、折射古今、警示往来。



深度影评:豆瓣9.7分,神剧是怎么炼成的?


金笼紫禁城



这座金笼,是由朱元璋设计(废除丞相制)、朱棣打下地基(设立内阁)、朱祁镇拉起铁栏(给内阁以票拟权、司礼监以批红权),外入牢吏(科举制形成的文官集团)、内上铁锁(君臣间历代积累的矛盾与猜忌),逐成这天下最气派、最无奈、最牢固的权斗金笼。



明朝20帝(包括南明4帝)困陷其中、不堪其苦,以致怠政逃避、沉迷各种嗜好者层出不穷。(当我们再读《红楼梦》秦可卿“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的判词时,是不是对那“字字看来都是血”的“辛酸泪”,多了一份理解?)



深度影评:豆瓣9.7分,神剧是怎么炼成的?
嘉庆选择以权谋制衡权力,一生与群臣斗法,以图摆脱束缚,最终却迷失在权谋中。当海瑞上疏谏言,指出朝政之失时嘉靖龙颜大怒,将海瑞关入昭狱,并让百官定其罪责。可太子、内阁、司礼监、北镇抚司(锦衣卫)都在逆鳞营救海瑞,嘉靖真正体会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

嘉庆幡然醒悟:权谋能制衡权力,却压不住人心。他最终关押海瑞而不杀海瑞,并将重用的人情留给自己的儿子,以便让海瑞尽心辅佐,为大明兴利除害。

对于海瑞而言,赢了奸臣,赢了皇帝,也赢得了身前身后名。可这些真是海瑞心里想要的吗?海瑞求子嗣而妻亡子折,重孝道而母亲离逝。海瑞赢了一堆自己不想赢的,失去了自己最不愿失去的。

嘉庆之错、海瑞之失,何在?



《易经》云: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如果仅以紫禁城为太极,一元是皇权,两仪为内阁与司礼监,四象是皇帝、首辅、宦官、朝臣,站在此太极中,嘉庆以权谋之术保持着两仪平衡和四象更替轮回,如此无错。

但站在大明王朝的太极里,一元是国体,两仪为皇帝和人民,四象则是皇权、相权、法权,民权。嘉庆为保皇权,制衡相权(朝臣没有参与到国家的共同治理中去)、凌驾法权(用宦官、锦衣卫、东厂来治理国家)、无视民权(皇族、宗室、重臣、要员奢侈贪墨,兼并土地,徭役繁多,民不聊生)。仅靠权谋之术,四象就失去其平衡。在此太极中,海瑞的大道阳谋无疑是正确的。

而入沉浮运道的太极中,一元是天下万物,两仪为至阳的天道规律和至阴的地德规律。四象是国、家、业、人。海瑞以至阳至刚之道为行为准则,将全部精力用于国与业,致家落己孤。嘉庆以至阴至柔之术为行为准则,只为自己和皇家王权,不顾国政、舍弃朝务,明朝步履蹒跚。嘉庆与海瑞各取一端,最终都成为命运的孤独者。



大道有常,致和唯中。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1685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