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5-01 10:12阅读: 次
如何成为影评人丨写给自己与未来的你
这是给想学写影评的年轻人的一点心得,从零至壹的阶段,各位影评同道就请别见笑了。其实写影评并没有一种既定标准,每个人写下去,都会摸索出自己的路。
对入门者来说,学习写影评,须先学习怎样“看点影”。看电影需要学的吗?若视观影为喜好,只谈个人口味的话,是没所谓学习的,但如果你想认真的评论,便需要学习如何鉴赏,就如品酒与赏诗,涉及相关的知识和操练。我们可以把学习写影评分为三个阶段:如何看电影、如何准备写影评、如何写影评。
一、如何看电影
看电影时应该注意什么?倘若我是某位女星的影迷,捧场只为其美貌,目不转睛盯着她便可以了。但若要为电影作出整体的鉴赏,则需要留意一出戏的两大层面:内容与形式。
电影内容通常指其文本,包括故事与情节铺排、人物描写,和主题。
以《叶问4》为例,其故事有关叶问去美国为儿子留学探路,遇上当地华人被欺压的事,最后与美军决战。情节铺排涉及叙述方法,例如:是平铺直叙还是倒叙?如果一开场,观众便看到叶问死了,会有什么效果?人物描写方面,叶问一角的个性及经历是怎样的?反派的描写是全然凶恶还是有立体的呈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主题则是一些较抽象的,有时可能在主角口中直接说出来,或者在宣传过程中由导演说出来,也有可能让观众自己判断,而没有单一答案。例如甄子丹演的《叶问》系列中,透过对白表达出来的主题有「中国武术以德服人」,观众自己看出来的主题则可能是“中国民族主义”。
但是,如果只看电影的文本内容的话,是不是读剧本已经可以了?所以看电影时也须留意其形式的方面。当然文学也是有形式的面向(例如叙事结构),以下讨论的“形式“”则专指电影这种影音媒介的独特形式,包括:镜头运用、场面调度、剪接、灯光、美术、演技、声音配置等等。
所以真正的“看电影”,不是只看叙事和内容,而是看电影工作者如何透过影音媒介把内容表达出来。最后观众看到的电影文本,其实是已经透过电影媒介而呈现出来的,所以内容和形式已融为一体。
二、如何准备写影评
一般观众为了消遣而看电影,散场便完结了,或许也能和朋友谈一下观后感。但要写影评的话,观影后还有一些准备工夫。有些人会集惯边看戏边做笔记,在电影院的漆黑环境中,其实很不方便;在家看电影的话可以同时做笔记,却令人分心,破坏了观赏的连贯性。
所以我建议一气呵成地看完电影,趁记忆仍然鲜明时做笔记。做笔记不只是为了纪录,也是帮助你找到写影评的灵感。笔记的重点不是把电影内容转译为文字,而是记下你的思绪和印象深刻的部分。这样的笔记是个人化的,帮助你的影评找到独特的切入点,而不是公式化地把剧情、演技、剪接、特效……等各部分逐一点评。
其中一种写观影笔记的方法是:寻找问题,然后在影评中回应这些问题。这也是很个人化的,例如两个人都看《叶问4》,一个是李小龙影迷,想到:戏中的李小龙角色塑造如何?电影如何演绎他与叶问的师徒关系?另一个念社会科学,便想:“戏中有关种族歧视的描写有多写实?当中的民族主义情感是否票房成功的因素?
有趣的是,若他们按自己的著眼点互相交流,则可能问到一些共通的问题:为什么从《精武门》到《叶问4》都诉诸民族主义?
当你要回答这些问题时,往往不是能马上动笔,用三两句便能回答的——若是这样你也不需要写影评。你需要先作资料搜集,例如主创人员的访问;如果是改编作品,原作的基本资料也须了解;若是历史题材,便要查看一下戏里有哪些关键情节是虚构的;若牵涉类型电影的比较,或需把某些旧片拿来重看;若你认为某些情节是因为审查而受影响,便要了解相关地区的审查制度。
电影评论和观后感其中一个主要分别在此:你不仅是抒发个人喜好和感受,而是基于相关的客观事实和凭据来论说。影评是一种知识工作,要成为影评人,便要建立你的知识体系。
三、如何写影评
对大众而言,「影评」的意思很基本,就是有关「这出戏好不好看」。若你想认真地写评论,最好对不同方式的「电影文章」的差异有所了解。但这只是用作参考,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写作定位,而不是泾渭分明的定义。
资料搜集的工夫是为了影评的客观凭据,但评论始终是有主观性的,不同的电影文章就看作者在客观性和主观性之间如何调节。粗略地说,观后感主观性较强,即使你独排众议,认为奥斯卡金像奖影帝华坚.冯力士(Joaquin Phoenix)在《小丑》中的演出很烂也可以。电影的学术研究则是客观性要求较高的,每一点都讲求根据和逻辑,表达的是想法而不是感受。电影评论介乎两者之间,有些问题需参照实据(例如《叶问4》里李小龙那场打斗,参考了哪些李小龙电影),有些地方则按个人观感评价(例如你有否被叶问的父子情所感动)。
如何成为影评人丨写给自己与未来的你
影评其实是一道桥梁,所以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怎样定位,要看你的目标读者是谁,也反映了你本身的个性及观念。如果你定位是「消费指南」,是写给那些想先看影评再决定是否买票进场的人看的,你便会避免透露关键情节,这种观众预期是否得到满足(例如恐怖片《隐形客》够不够惊吓),也很少会在必须先看过电影才能了解的细节上探究;某些理论或专门术语也是谨慎使用。
若你是写给那些资深影迷,或期望在评论文章中得到新知识及见解的读者,并预期他们是在观影之后寻求更深入的鉴赏,你便可能干脆从结局开始说起。例如谈论《小丑》,最后呈现出一个超级恶人的诞生,还是一个疯子的幻想?这种模棱两可的安排,对表达有关民粹政治的主题带来什么效果?电影是对现实社会中的民粹现象作出反映及评论吗?演员的演绎、气氛的营造、人物性格的转变等元素,能否有效地表达创作者对民粹的观点?按你对社会现实中民粹现象的理解,《小丑》中的相关演绎是否恰当?
集中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发问并作出回应,以此组织电影内容及形式的各个面向,参照相关资料及理论,就是撰写深度影评的方法之一。这类评论发展下去,便朝向电影研究的领域,除了篇幅更长、更引经据典之外,也往往就着一个电影主题或现象而论述分析,不限于单一作品的评价。
电影评论和电影研究其中一个分别,是前者表达个人审美,但有根有据;后者则是研究者在既有的知识体系内,就这电应对特定的学术问题作出探讨,并符合专业规范。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iqiao/17551.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