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8-12-14 09:18阅读: 次
《狗十三》观后感:没有滤镜和美颜的青春成长记忆
虚荣与伪善往往和我们的记忆开一个可怕的玩笑,这种感觉往往主导着我们的回忆,积极的记忆构建会美化我们的回忆。从心理学上讲,我们的记忆不是记忆库中所存信息的精确复制品,我们会在提取信息的同时对记忆进行建构。,青春记忆往往被美好的初恋、奋斗的阳光、欢快的情谊填充,但是如果去掉滤镜、去掉美颜、去掉瘦脸之后呢?我们还记得青春真切的模样吗?
曹保平导演、张雪迎主演的电影《狗十三》用冷峻、客观的镜头,朴素、真诚的演绎,把一份真实乃至现实本身的青春样子还原出来,弥足珍贵。电影于2014年荣获柏林电影节“国际评委会特别奖”,并提名“水晶熊奖青少年电影最佳影片”,经过五年漫长时间的打磨,如今看来历久弥新。影片的感动和震撼从不因时间流逝而缺少,反倒因为其中所表现出的真切和真挚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广受赞誉。
张雪迎饰演的李玩是一个十三岁的青春期女孩,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住。果静林饰演的父亲忙于事业,而且再婚又有一个儿子。故事从李玩收到父亲送的一条狗开始,也围绕着两条狗的到来以及两条狗的离开展开,让这个现实的故事充满了隐喻和多义。
李玩给狗狗起名为“爱因斯坦”,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则是Einstein and Einstein,直译的话就是“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可以解读为两条狗,也可以理解成名为爱因斯坦的狗和最后获得了全省物理竞赛一等奖的李玩。当然,还有一层隐喻就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不应该用一套统一的、世俗的成规却塑形,最后还要美其名曰“长大了”“懂事了”“真乖”。这些日常的对话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让每一个观众都恍然回到自家的客厅、学校的教室,看到那个低着头说“对不起,我错了”的自己,也想到自己“我一定会改”的承诺。
《狗十三》就是这样,它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所有人,别妥协,别伪善,或者至少别忘记我们曾经的年少模样,也在不断敲击我们的心门,再归来还是少年吗?
青春期的李玩总以为大人会理解她的心思和想法,但奶奶不知道她喜不喜欢喝牛奶,爸爸不知道她对天文展的钟爱;大人们也总以为孩子会体谅大人的不容易,但李玩也不顾爷爷扭伤、奶奶迷路、爸爸应酬忙碌。两代人各自期待对方的理解,但却都说不出口,哪怕是一句“谢谢你”,哪怕一句“对不起”。就像最后李玩和爸爸在车上接到妈妈电话,两人面面相觑,突然听到《再回首》,父亲泪流满面,但还是顾全面子伸出手挡住李玩的眼睛。
《狗十三》把中国式家庭中沟通失语表现出一种痛感,但也恰是这击中人的痛感让这部电影成为我们沟通的起点,它表现了太多的不能沟通,其实也表达了太多希望亲人间多一些沟通。李玩期许有很多平行世界出现,那样在这个时空中无法实现的心愿和人生可以在另一个时空完成。希望电影这个时空中无法完成的,我们可以在现实中完成。
《狗十三》没有滤镜和美颜,却收获了口碑和掌声,不仅获得业内人士“团赞”,更是被KOL、影评人大V倾情推荐。希望看完电影的我们会说出或听到“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12549.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