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600字 >

《投奔怒海》观后感7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8-11-12 08:32阅读:
《投奔怒海》观后感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自古敏感,历来复杂。艺术若沦为政治的女仆,则毫无个性,无从创新,且卑卑贱贱,唯唯诺诺。艺术若视政治为无物,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虽貌似刚正不阿,但往往会遭受政治的打压,甚至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无意间发现了一部电影《投奔怒海》,看罢,十几天心情难以平静。这部电影是最好诠释政治与艺术关系的例证,戏外的故事和戏里一样精彩,该片戏里戏外、台前幕后都深深打上了政治的烙印。
名为“监制”实则出品人的夏梦(杨濛),虽系女演员,虽身处演艺圈,但冰清玉洁,洁身自好,从不放纵,难怪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对她迷恋一生。夏梦从不问政,不染指政治。许鞍华,该片的导演,也是如此。两个出身国民党军官家庭的女人,一拍即合,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于是,便有了《投奔怒海》。显然,她们俩正是要借拍摄此片浇胸中块垒,发泄心中积压已久的政治愤恨,排遣心中淤积多年的政治愤懑。只可惜,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用电影碰政治无异于以卵击石,螳螂挡车。中外各国都有很多因政治问题而被禁映的电影,中国大陆就有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田壮壮的《蓝风筝》等。《投奔怒海》也难逃禁映厄运,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都是不许公映,越南自然不用提。夏梦、许鞍华、林子祥等人,都不太了解中国大陆的政治气候与政治秉性,天真地以为对政治进行适当的反思、一定的忧患、适度的戏谑都不是什么大事,反而会引起当政者的重视,甚至促使政治家/当权者/政客良心发现,幡然醒悟——这真的是很幼稚的想法。古人云,慈不掌兵,善不当官,懒不治学,自古至今的政治家几乎没有心慈手软的。
该片中,缪骞人饰演的“夫人”,也是政治的牺牲品,从中国到越南,游玩于多个有权有势的男人之间。这位“夫人”,让人想起意大利导演Giuseppe Tornatore/朱塞佩 · 托纳多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女主人公“Malèna/玛丽娜”,又让人想起曹禺《日出》里的交际花“陈白露”,还有陈忠实《白鹿原》里的“田小娥”,以及陈冲电影《天浴》里的“文秀”。这是同一类女性,被动荡的时代裹挟,被残酷的政治摧残,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肉体。女人“逼良为娼”和男人“逼上梁山”一样,都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背后折射出的必然是政治黑暗、腐败横行、法治缺失、道德沦丧。
《投奔怒海》其实没有多少镜头是在船上拍的,不知其英文片名“Boat People”从何而来,从何谈起?这个英文译名,用于吉赛贝 · 托纳多雷的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最合适不过了。“1900”从出生到死亡,都在那只“Virginian/维吉尼亚”号邮轮上,是最典型的“Boat People/船人”。不知道吉赛贝 · 托纳多雷为什么不用“Boat People”做片名?或许,只有达到David Lynch(大卫 · 林奇)导演的“象人”那样的物我合一、高度神合才可以直接名曰“Elephant Man”吧?
船之于人,最多只不过是生活空间,而非其人格的必然构成,更非其精神内涵。政治之于人,不也如此吗?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1235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