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6-01-04 11:48阅读: 次
《一九四二》观后感之一
李可阳
悲凉,无止境的悲凉。这是我看完整部《一九四二》后唯一的感受。
悲凉之后是空白,一种灵魂被震撼得无以复加的感觉,整个人都沉甸甸的。
不愧为一部巨作,无与伦比的真实。
影片讲述了在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了旱灾,并且非常严重,灾民们开始被迫逃荒,苦不堪言。主角老范之前是一个财主,灾难发生了带领家人和长工也开始了逃荒的路程。经过一场日军的空袭,老东家失去了财产。之后,他身边的人悉数死去。后来到了陕西,却对这个世界绝望了。他开始往家的方向走,只为死得离家近一点……
那个萧条的年代,内忧外患。旱灾、蝗灾遍地,庄稼颗粒无收,又正值日寇侵略我国,国民政府却软弱无能……这个时候人民的生活当然不堪想象。
印象最深的是在河南人民逃荒过程中一个片段:
灾民们在路上遭到日军空袭,到处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基督教徒小安看见一个小女孩被活生生地炸死,却无能为力。他把《圣经》放在女孩致命的伤口上。鲜血染红了书页,飘飞、零落。
忘不了那沾血的《圣经》。在苦难面前,上帝终究退缩了。正如小安在后面所说的那样:“为什么上帝总是战胜不了魔鬼?既然他战胜不了魔鬼,那我信他有什么用?”或许信仰并没有错,可是信仰有时真的无能为力。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拯救不了自己。
或许只能怪那个时候的世界,国民政府腐败无能,日本军队残忍无人性。人性是什么?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灾民苦不堪言,政府官员却在醉生梦死,装作糊涂?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日本军队看见那么多灾民,却冷笑着轮番轰炸?
看完《一九四二》,或许能有更多关于人性的思考。
《一九四二》观后感之二
谭安之
坐在学校七楼的电影院中,我观看了由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那是一个灰色的年代,战争、饥荒成了河南人民的所有。穷人,妻离子散,财主,家破人亡。活下来,活下来,是人们走在逃荒路上的唯一。
马车走呀走,人们在路上不停地向前走,陕西,那个带来希望的地方,向难民们招手。亲人一个个死去,人们还在走,活下来,这是他们口中的呢喃吗?儿子在家被人杀,儿媳在路上饿死,老伴也没了,故事的主人公终于在黎明的光明初现时到了那个叫做希望的地方。但光明中容纳不了黑暗,老财主在光明前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他笑了,活着便已死去,生还有何意义?不明事理的人们还在走,走向那遥不可及的光明。
死去或许在1942年中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宋美龄访美,邱吉尔感冒……而数以万计的人民死去只是一件小事。笑着死去,去了那不再饥饿的天国;笑着死去,静静在逃荒的路边,不再奔波劳累;笑着死去,多么美好的事情。活着的人哭泣,死了的人笑眯眯。
传教士在老教父的面前问:“为什么主不赶走魔鬼呢?教父无声。信仰,信仰天上的主,相信我们能活着走下去。阿门!为何他们都将死去?阿门,你在哪里?饥荒片地,血流成河,主在天看着,笑着,因为人世间本就是一场游戏,适者生存,主使劲转着罗盘,将人世的赌局浸满在黑烟的笼罩下。
栓柱的风车还在转,而拿着风车的人却一个个死去。一个长工,新婚第二天卖了妻子,在火车上没了儿女,而老婆换来的二升小米都一同跟着火车奔向远方。他追呀追,他追不上火车,就像追不上变化一样,雪地中的脚印又消失了,有谁还记得这样一个老工呢?
活着活着,身边的人都没有了,人呢,人呢?夜很黑,人都不见了。孤单地坐着,夜还很长。
在大雪纷飞时,他们的背影洒在大地上,他们依然在走。
走啊走。。。。。。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500z/680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