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12-08 07:26阅读: 次
《如父如子》观后感
有人说母爱是天生的,父爱是后天养成的。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如父如子》里,我们看到孩子的爱是如何感动父亲的。
这是我看是枝裕和的第一部电影,这位导演讲述人类情感的耐心令我印象深刻。
如同斯宾诺莎的哲学,幸福的真谛在于理解,不理解是因为我们缺乏耐心,往深里说是缺爱。
是枝裕和创造了两对完全不一样的父母形象,一对是我们常见的严父慈母类型,另一对夫妻,父亲很搞笑,母亲大大咧咧,甚至还会抽烟。
是枝裕和内心是更认同第二种父母的,你从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就可以看出来。
在严父慈母的家庭,孩子瘦弱,畏畏缩缩,总想获得父亲的肯定。
而另外一种类型家庭的孩子,活泼健康,充满欢笑,没大没小。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纯洁的,面对要求严格的父母,他只会接受,委屈自己。
虽然在委屈中长大,他依然爱自己的父母,电影里小男孩在父亲节做手工花,在父亲熟睡时偷偷拍下照片,这些细节让外表坚强的父亲留下了眼泪,那一刻他的心柔软了下来。
儿子对他的爱,让他感觉到了温暖。
看到最后,电影的故事本身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护士故意抱错了孩子,同一天出生的两个男孩分别离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生活在本不属于自己的家庭,开启了不同的人生。
导演只是通过这个故事讲述了他对于父子关系的思考,在整部电影里,他试图用孩子的视角呈现父子关系的真相。
电影最打动我的镜头在最后,严厉的年轻父亲追孩子出门,父子走在两条平行的路上,父亲含泪的道歉,孩子抽泣的身影,最后小男孩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拥抱自己的养父,那一刻观众也哭了。
观众明白,孩子原谅了父亲。
孩子总是更容易原谅他人,只要感受到了你的真诚。
这个父子行走的长镜头伴随着舒缓的钢琴曲,让我久久沉浸其中。
不由会去思考,什么父爱?
如果有个孩子,我该如何对待另一个生命?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400z/29941.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