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300字 >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3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04-14 09:20阅读: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中文名:追风筝的人

         外文名:The Kite Runner  

         导演:马克·福斯特

         制片地区:美国、中国大陆

         拍摄日期:2006年9月20日

         拍摄地点:中国新疆




阿米尔于1963年出生在一个普什图富商家庭,他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去世。他在童年时期就喜欢写故事,爸爸的挚友拉辛汗,也因此鼓励他成为一名作家。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阿米尔在18岁那年和爸爸一同逃往美国,随后在美国定居,追寻自己的作家梦想。


阿米尔童年时期最忠诚亲密的朋友。哈桑一直忠诚于阿米尔,最终,也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而被塔利班杀害。


他的父亲是阿富汗人,而母亲是德国人。他信仰纳粹主义,鼓吹普什图人比哈扎拉人更优越。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成为邻里的恶霸,阿米尔认为他是“反社会分子”。阿塞夫年轻时就曾经犯下累累恶行,他欺负阿米尔和哈桑,又为报复阿米尔而强暴了哈桑,之后还送给阿米尔一本阿道夫·希特勒的自传作为生日礼物。成年之后,他加入了塔利班,成为首领,又囚禁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对他实施性虐待。


阿米尔的父亲,富有的商人。他乐于回报社区,帮助别人开创事业,还开办了一所孤儿院。他还是哈桑的生父,但这个秘密在他在世时一直没有让两个孩子知道。他似乎对哈桑也更偏爱一些,对阿米尔则总是不够满意。爸爸后来带阿米尔逃亡到了美国,在一家加油站工作。1987年,在阿米尔和索拉雅结婚之后不久,他患肺癌去世。


故事情节


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哈桑身上的故事。梦魔一样的经历使阿米尔移民美国,当他面对一个抛开罪恶感,重新找回那个善良纯真的自我的机会,会如何选择。



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温馨闲适,却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呈现紧张气氛,充满令人回萦难忘的景象。



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故事娓娓道来,轻笔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千只鹤》。


在一个战火和硝烟依然弥漫的世界上,无论各种艺术形式如何的歌舞升平也总是无法粉饰出一个美好的世界。





图片
电影第一次让西方有机会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阿富汗。让观众看到不同文化、地域、信仰的人,其实有着共同关注的话题。比如家庭,比如友情,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内心是相通的。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300z/2573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